千万套保障房硬指标陶卫企业面临新变局
【中国建材第一网】从4月上旬开始,国务院派出了8个督查组,开始对16个省市楼市调控落地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实地查看商品房价格、销量,保障房建设质量和运营管理情况。与此同时,一季度全国主要城市商品房销量齐呈萎缩之势,不断下滑,甚至有开发商暴出“零成交”的内幕。
从4月上旬开始,国务院派出了8个督查组,开始对16个省市楼市调控落地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实地查看商品房价格、销量,保障房建设质量和运营管理情况。与此同时,一季度全国主要城市商品房销量齐呈萎缩之势,不断下滑,甚至有开发商暴出“零成交”的内幕。房地产市场如此大的变化,按照一般的规律,将会在半年之后对建筑卫生陶瓷市场带来巨大的影响。
一方面是保障房市场庞大的市场“蛋糕”,另一方面是商品房成交量回落带来对建筑卫生陶瓷市场需求的下滑。今年的陶瓷市场到底怎么样?楼市拐点是否引发行业洗牌?保障房建设会对建筑卫生陶瓷市场带来怎样的变化,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一季度,房地产市场等待观望情绪非常浓厚,导致建筑卫生陶瓷市场不温不火。进入4月份,持续低迷的房地产市场不但看不到回升的迹象,反而在二套房限购、楼价与GDP增长挂购、扩大保障房建设比例等一系列市场组合拳的调控下更趋冷清。残酷的市场现实告诉我们,无论是刚性需求的释放还是房地产市场的投机客,房屋成交量的下滑,才是最致命的,必定会影响到家居装饰材料的市场需求。基于这样的认识,不少企业对未来一段时间内陶瓷市场有理由担忧,并早早调整市场策略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市场淡季。但是,另一方面,也有人在1000万套保障房庞大的市场“蛋糕”中看到了新的商机。本周二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国家居行业跨界合作论坛”上,诸多陶瓷企业家代表纷纷看好保障房建设对陶瓷市场带来的市场需求和变化,甚至有企业家乐观地表示,保障房建设,让房价下来后,可以让消费者投入更多的财力在装修费用上,以此扩大陶瓷产品的消费总额;此外,原来的商品房市场,很大一部分属于资产性投资行为,并没有对装饰材料市场形成实际的需求,而保障房则会大大降低房屋的空置率,由此带来装饰材料实际需求的大幅增长。
不仅仅是今年,按照国务院的部署:"今后5年将新建3600万套保障房"。这一数字远高于“十一”五期间保障房的建设数量(2006年全国尚有70个地级城市未建立廉租房;2007年全国共安排廉租房资金77亿元;2008年,廉租房保障资金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当年中央财政安排保障性安居工程支出182亿元;2009年保障性住房支出达到550亿元;2010年中央提出全国将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580万套)。保障房在房地产市场比例的加大,打破了过去开发商以中高档商品房、高附加值房产开发建设为主的市场格局,由此带来房地产市场结构的巨大变化,继而影响到下游建筑卫生陶瓷产品的市场需求结构。
这种结构的变化,首先体现在消费需求层次的变化。伴随着以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房为主要形式的住房保障制度的初步形成,房地产对建筑卫生陶瓷产品的市场需求结构将会发生重大的变化,尤其是那些刚刚越过保障房''''消费阀值''''的市场需求。在终于能够享受政府的优惠政策而买到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后,限于自身的财力,面对高档而又奢华的装修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部分消费者将会首先瞄准那些功能齐全、质优价廉的装饰材料。
其次,保障房比例的加大,将会扩大低收入消费群体。低收入消费者,对产品的价格敏感度远高于那些高收入群体,他们的消费理念更为实际,也更为迫切,“只买对的,不买贵的”。他们看重产品的功能、质量、花色等,奉行高性价比的消费观。低收入消费群体的加大,将不可避免地对建筑卫生陶瓷产品的需求提出新的要求,那些过份追求品牌溢价及高附加值的品牌和产品,将不会是其消费首选。
再次,保障房比例的加大,将会使陶瓷行业不同类型的企业面临不同的机遇与挑战。近年来,陶瓷行业两极分化现象严重,高端品牌及新产品受到市场的热捧,与此相反,那些低端的产品正面临着淘汰出局的危机,而夹在其中间的中端品牌与产品,却显得不上不下、不温不火。保障房比例的加大,将会使那些真正具有性价比优势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分得更大的“蛋糕”。与此同时,高端品牌的成本控制、价格策略、市场布局、渠道拓展也显得更为重要,只有采取“品牌+价格”的营销战略,才能适应房地产市场结构变化带来的影响。
1000万套的保障房是“民生房”,面对的是市场需求最为庞大的普通消费者。与此相对应,作为材料供应商,建筑卫生陶瓷企业也应该适时调整产品结构,将目光转向“民生瓷砖”、“民生洁具”,以应对房地产市场结构变化带来的影响,在保障房“蛋糕”中分得最大的市场份额。